EtherCAT總線驅動器,有兩種硬件思路:純總線驅動器,不帶脈沖、模擬量、液晶等外設;總線+傳統驅動器。
純總線驅動器,不帶脈沖、模擬量、液晶等外設。一切指令和操作悉數經過EtherCAT。能夠運用的計劃為:ESC+DSP,FPGA(IP核)+DSP或單FPGA(軟核/硬核+IP)。KPA從站協議加載在DSP、軟核或許硬核上,難度在于FPGA的IP核與軟核技術、FPGA內部高速總線的運用和調試。
總線+傳統驅動器。總線+傳統驅動器。一起支撐EtherCAT和傳統的脈沖、模擬量等。能夠運用的計劃為:ESC+DSP+FPGA(CPLD),FPGA(IP核)+DSP,ARM+ESC
干流的ESC有倍福的ET1100/ET1200,Microchip的LAN9252,赫優訊的Netx51/52等等現在還有一些比方TI AM335X,英飛凌的XMC4800,瑞薩的RZ/T等系列是集成了CPU+ESC一體的計劃。
Ethercat總線驅動器重要概念:
關于FPGA:為了完成FPGA,ESC會用IP Core的方法完成EtherCAT功用和通訊。 FMMUs(Fieldbus Memory Management Units 現場總線內存辦理單元),SyncManagers, DC support, PDI這幾個功用是能夠配置的。
FPGA完成方法有兩種:一個是在FPGA上集成ESC和一個軟核uC,然后用FPGA的片內總線與主操控器交互。別的一個方法是:FPGA只用于EtherCAT功用部分,然后經過SPI/并口總線銜接到外部的主操控器。FPGA硬核是指比方Xilinx的ZYNQ。
關于IP核:從站IP核也是歸于ESC的一種形狀,也適當所以ESC的一種,能夠理解為IP核只是替代了ET1100/ET1200。IP核的功用仍是完成了一個從站操控器,處理數據鏈路,同步事情等硬件事情。就算運用了IP核來完成ESC,這也只是完成了硬件的接口功用,軟件協議并沒有加載。仍是需求KPA從站協議棧來完結從站協議。
總結:DSP,ARM,乃至是51、AVR等單片機,都歸于μC,由μC+ESC構成的從站歸于雜亂從站(或許說處理純IO以外的從站都歸于雜亂從站)。μC與ESC進行交互,須實行從站協議,才干經過PDI接口從ESC中讀取到相關的數據。
一般來說,任何的從站開發進程都和EtherCAT數據幀沒有聯系了,這個作業是ESC去做的。對于從站開發,只需求在一個μC上加載從站協議,并做好μC與ESC之間的通訊機制的適配(如并口/SPI)。不論這個ESC是實在的ESC器材,仍是IP核。
Ethercat總線驅動器硬件方案就介紹到這里,后期山社電機工程師將推出軟件方案,敬請期待。